萱萱

北京已建成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 实现一体化指挥

萱萱 财经 2023-09-22 3731浏览 0

北京,2023年9月20日 - 北京市已成功建设了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点,配置了总计1066辆院前救护车,其中包括437辆负压救护车。这一举措让北京的院前医疗急救实现了一体化指挥调度,显著提高了急救效率。
IMG_256

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9月20日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《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》实施情况的报告。该条例于2016年7月22日获得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,并于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。为了确保新修改的条例能够有效实施,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,对该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。

报告显示,北京市制定了《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急救网络布局。目前,北京已经建成了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点,同时配置了总计1066辆院前救护车,其中包括437辆负压救护车。此外,北京还制定了《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了市和区两级财政支持的范围和标准,并通过多种途径,如定向培训、院内医师轮转、编制招聘、劳务派遣以及购买服务等,增加了院前急救人员的补充。
IMG_256

全市实现了院前医疗急救的一体化指挥调度,使用“120”作为唯一的急救号码,并将符合条件的60个车组纳入120调度平台,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一体化指挥和一级调度的省市。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急救效率。仅在2022年,全市120电话接听量达到了189万余次,出车次数接近92万次,均创历史最高水平。全年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了99.50%,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6.04分钟,也创下了历史最佳纪录。

此外,北京市还制定了《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1年-2023年)》,首次对社会急救能力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。目前,全市的重点公共场所已经配置了近5000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(AED),其中包括地铁站、火车站以及各级各类学校,实现了AED的全覆盖,从而成功挽救了多名在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。此外,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也得以成立,全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更加规范。
IMG_256

报告提出建议,需要加速院前院内医疗急救信息衔接平台的应用推广,强化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,将院前医疗急救信息系统融入卫生健康整体系统,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,解决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。此外,还需要加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提升医疗急救能力和便民服务方面的应用,实现在线信息共享和线下服务支持,以提高民众满意度。同时,应继续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,通过财政支持、强化师资等措施,加速提升社会急救培训的能力,扩大培训范围和规模,将培训资源拓展至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。





发表评论